国足踢进世界杯 / 2025-10-03 19:01:00

但是其实购买天然钻的大部分情况下,都没在管上述的成色逻辑这一说, 因为天然钻所有的购买逻辑都只围绕着价格预算内的极限大,或极限显大,为唯一基础点进行公转。

所以在同等预算里,选择几乎就是注定的:更纯净的D色的还是更大的,更大的!选择火彩更好的还是更大的,更大的!厚度更厚的还是台面更显大的,更大的!甚至可能是单钻更大的还是单钻稍小但是拼得更大的,更大的!

这种最大化原则的尽头,会出现一些在培育钻时代让人觉得又离谱又搞笑的设计;比如说卡地亚曾经出过一款高定,乍一看是很大的球形排钻,其实每一颗球体里都是安了弹簧的碎钻,所以碎钻会在精巧的弹簧上发出它本不会拥有的超强闪耀。

当然也有非常优美的设计,我举例一个我之前特别感兴趣,如果不是对方跑路,我已经定做了的款式,是个祖母绿切的拼接款。

小图应该看不出来,但是大图可以看出来,这里 它是依据整颗钻石切割的时候的光线折射设计出碎钻的拼接形式,把1克拉左右的碎钻像一个微小的七巧板一样拼接呈现出了1.5克拉整钻的效果——一种【太天才,但过期了】的设计。

因为1克拉碎钻的价格和2克拉整钻的价格中间,在天然钻时代是完全没办法横向比较的价格蹦极;而在培育钻的购买逻辑里,1克拉的整钻和2克拉的整钻的价格,不说相差无几,也是真不差多少,刻意购买多颗0.5克拉的小卡拉米碎钻的价格并不会比整钻便宜,而购买0.2、0.3克拉这样在天然钻时代太正常不过的大小,是会被培育钻卖家们翻白眼的,而这颗拼接钻要使用的畸形钻,在培育钻时代可能压根就没有,存在过。

所以,并不是培育钻看着假,而是所有天然钻时代里被价格机制所影响制造的衡量标准,在培育钻时代都是不存在的,同样的价位空间里,你可以同时选择更高的净度,更大的台面,更厚底更聚焦的火彩—— 你甚至可以不必太纠结钻石的4c标准,因为它们大多都是D-F,以及都是VVS。

而如果你介意被一眼假的话,甚至可以刻意的跳过D去选择EFG,但是VS2以下的瑕疵款就真的不推荐了,同时我个人还是倾向于要证书的,虽然不可能转手,因为价格几乎每个月都在大跌特跌,我本人是从一克拉5000到现在的一克拉2000可能都不到了一路买下来的,但是!拿一份证书在手里毕竟心理舒服一点,IGI,GIA、NGTC都行,印度的不行; 虽然以上这些标准都不太重要,所谓肉眼一眼假的唯一原因,只在于你的收入情况。

可能对于天然钻石界而言,这是真正的:物理学,不存在了。

但是对于更多数的人类而言,这是:第七天,人类创造了光。

/

款式推荐+品牌参考

如果说上述的部分算是一些客观的、科学的、无神论的陈述,给大家介绍一下培育钻石这个不新,但是便宜了的科学研究成果; 那下面的内容就是一些没有那么客观的,算是我自己这三年的种草+功课+购买+佩戴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一些夹带私货,虚荣心爆炸,阴暗爬行的心机款式推荐。

我会尽力说明我推荐的款式、风格,对应设计的需求、心态,以及可以参考的一些天然钻品牌的设计图片,提供一些可供大家选择的花钱方向,争取让大家可以拿图片作为参考,多花漂亮钱——我也只能说到作为参考这一步,再多说就有点不礼貌了,当然现在就已经有点在疯狂挤眼了。

考虑到一定会有第一次购买钻戒,就已经是培育钻时代的幸运儿,我先说一些最基础的款式,比如包镶款。

包镶款在天然钻的设计里,就有很多非常经典的款式,比如卡地亚的飞碟,Tiffany的气泡。

但它们往往不会是戒指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包镶款的设计里,如果金边很宽,而钻石太小,会很容易把钻石整个的视觉效果吞掉——但天然钻石太贵了,所以大部分的设计里钻石都很小,比如卡地亚飞碟还有4分的,人送外号鼻屎钻。

而培育钻为我们带来的最好的事情之一,就是钻石可以变大了;所以让我们回到普通人买钻石也可以做包镶款的现在。

首先推荐它的原因是,我自己就真的非常喜欢包镶款的戒指,从我自己每年都在不断增多的鸡尾酒戒指应该可以看出来——没有看出来的朋友,可以再等两年,预计再过两年我就可以变身灭霸打响指了。

而我之所以如此喜欢包镶款,除了它是一种非常简洁的,复古的,优雅的基础款式之外,它有一个很大的优势是,它很容易达成一种配套的效果:即便你是单独购置的耳钉,单独购置的项链,单独购置的戒指,只要它们同为包镶款,即便它们的主石是圆的,方的,它们他们的底座镶嵌完全不同,但它们在表面上看起来就很容易呈现出一种配套效果。

· FROM keltypelechytik

这里配图用到的参考品牌是澳大利亚艺术家kelty pelechytik的,主钻足够大的情况下,碎钻包圈只会落了俗套,有考虑做bezel set包镶工艺完全可以参考,当然考虑到现在的金价情况,大家在自己定做的时候,可以稍微的和设计师商量,缩减一下用金的比例。

同时我自己觉得包镶款戒指的第二个优势就是,在众所周知培育钻是不值钱的,以及默认它将更不值钱的下行趋势下,买培育的钻石,用999的纯金来包镶,就是我的一种风险对冲了。

· 卡地亚

如果有想要定制包镶工艺项链款式的朋友,我自己这里存图待定的有两款,一款是中古卡地亚的金球,很好看很古典的一个设计,等金价跌一跌我一定要订,这款设计太绝对的好看了,我把它放在我的收藏夹里审阅了半年了,除了卡地亚用的是18k金之外,我挑不出任何毛病。

·tasaki

另外一个是同时期我觉得或多或少可能有参考一些卡地亚设计的中古tasaki,我感觉可能和日本经济腾飞的时期有关,日本的中古款首饰设计里经常会出现一些,比真的现代的款式少许复古一点的款式,但是又比欧美的中古款更近代更适配现代穿搭。

PS:我觉得这款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不太划算,它三颗钻加起来60分,金子部分倒是用的不少,如果和品牌一样用18k金的话,部分卖家可能会激动到像羊驼一样对你吐口水。

以及即便你不是第一次购买钻石,其实包镶款也是一种非常适合玩出不同切面花样的镶嵌方式,比如说一些复古的切割工艺:老矿切,老欧切,玫瑰切。

我自己现在就在企图找一颗和我之前购买的圆明亮切切割的培育钻差不多大小的老欧切的培育钻,这种切工会显得钻石的台面非常大,同时也很闪耀,我很期待把它两叠戴在一起的时候那种找不同的微妙拉扯感,就很有趣。

再比如玫瑰切会显得钻石特别透,但因为这种切工工艺会显得钻石特别透,所以在天然钻时代,要做玫瑰切的天然钻本身对钻石质地的要求就很高,但是培育钻时代出现以后所有的钻石质地都可以很好,所以其实培育钻也是挺适合做玫瑰切的。

但切割工艺这部分,以前属于普通人压根不太会去考虑的一块工艺内容,因为对1克拉以下的天然钻石玩这种切割的工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进入培育钻的时代,以同样的预算可以看一些2克拉左右,甚至以上的款式的时候,不同切工出现的不同闪耀效果之间的对比和效果,才终于属于普通人肉眼可见,肉手可戴的范畴。

·网络

这里配图都是用的几乎都是私人中古买家们的上手图以及keltypelechytik,她的设计里倒是很爱用老式切割工艺,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所以这种属于比较小众一点的培育钻设计,就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切工技巧,以及如何巧妙镶嵌的问题,同时国内部分培育钻时代出家的宝石卖家,可能没有这个能力去单独的为你购置这种相对来讲比较小众的古典切钻石——如果有这种特殊取向的,可以去小红书专门用关键词搜一下。

以及最后可能是我的一点私心偏见,既然培育钻的平价定价以及连年的下跌趋势,已经极大的打破了钻石价格这一最大的局限之后,我们在培育钻的选购逻辑里,可以选择一些更贴合真正的自然审美的逻辑:

可以买大一点,再大一点。

异形钻的最大特点就是特别显大,第二大特点才是造型奇特,容易被视觉聚焦,两大特点一结合就会呈现一个显大,聚焦,更显大的效果。

差不多1克拉异形钻的视觉效果相当于圆形钻1.2克拉,大家如果是要买2克拉以下的钻石可以按照这个比例去换算,但是如果买的是3克拉以上的异形钻,大部分人就会因为失去对标的认知而陷入一个度量衡混乱的地带了——所以如果你是想要买一颗能惊四座的大尺寸钻石,那我首推异形钻。

以及或许啊,或许有些人会提前就有一种预感,预感到自己并不会满足于一颗钻石戒指就收手的前景,那我觉得可以提前看一些异形钻之间的搭配和组合,虽然在现实生活中2-3颗异形钻的叠戴款,刺眼的程度会堪比一个迪斯科球,但是只要考虑到它们可以拆解,在心理上就会觉得自己有一种日常的勤俭持家感,会比较好说服自己。

但我已经买过一颗异形钻了,我直言不讳一下,虽然说的确是比圆形钻显大很多,但是因为它的造型不日常,所以确实会导致它的搭配要求也变得不日常了——而且我购买的还是一颗比较小的没到2克拉的异形钻,并不是那种真正上分量的3克拉以上的压手的麻将牌,我朋友有一颗祖母绿切的麻将牌被我当场撸下来戴了一把,怎么讲呢?我这种平凡的劳动人民的手指带是完全不适合,可能至少需要做个延长甲吧。

所以如果你已经进入了一个对于基础款圆形钻石看腻了的阶段,确实更喜欢异形钻,我这边一样给大家推荐两个非常擅长做异形钻的品牌,可以和我一起进行一些设计审美上的学习。

·SHAHLA KARIMI

我最早开始接触培育钻的时候,就学习过(参考过)它家的很多设计了,因为它家在培育钻刚出现在国内的那几年,和当时应该是最著名的培育钻品牌之一VRAI合作过一个款式——PS:培育钻是很难转手的,如果考虑到转手的因素的话,VRAI这种知名品牌的培育钻可能是唯一能转手出去的培育钻了。

它家的设计的特别在于特别的工整,特别的简洁,整个版型都很标准,即便是大颗粒大款型多颗钻的露富款式,给人的感觉也是一个女企业家的设计;所以如果是要订婚戒的话,我还挺推荐参考一下这家的。

·Ieen Heyne

荷兰著名的首饰艺术家Ieen Heyne在国内会更有名一些,致敬他的工艺款式也非常多;但是如果说上面包镶款反复提及的kelty pelechytik属于比较好模仿的,Ieen Heyne它家就属于很难模仿的,因为它的设计的底层逻辑其实是金工,它是利用金的延展性来呈现出一种和宝石交融的曲线的流畅感。

但国内大部分培育钻卖家,都不会是那么专业的金工出身,同时虽然它的的设计理念我非常可以审美,但是我个人感觉设计师本人的艺术性太强烈,风格上太明确,作为普通人在日常佩戴上的实用空间可能就会被压制了。

·网络

就我个人的审美而言,异形钻最日常,最简单,最基础的进行一下包边式镶嵌或爪型镶嵌就已经足够好看了,如果说圆形钻还在有点太过于大众而显得无聊需要做一些设计的范畴内,那异形钻最好的伴侣或许也并不是更多的设计,而是另外一颗钻石——当然可能是因为我的层次还在买钻石就要看钻石的阶段。

最后还是提一下某些奢侈品牌的独家异形钻。

其实本来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说这种独家异形钻,就因为它们毕竟还是有商业版权在的,所以我单纯说说消费心态。

当然这里的消费心态其实很好揣测,因为天然钻石本身就是一个高溢价产品了,时尚奢侈品牌也又是一个高溢价产品,所以时尚奢侈品牌的钻石饰品完完全全属于金钱的叠加技能,比如说Prada用的已经就是培育钻了,但是依然3万块一颗;所以消费者出于未富不必仁的心态去定制这种异形钻,从性价比的角度上来讲绝对是非常划算的。

至于定制钻的制作工艺是否能够完全达到奢侈品牌的要求,这个就见仁见智吧,我有去稍微了解一下国内的一些培育钻对这类品牌钻的复刻,据说工艺上其实是没有问题的,唯一的问题在于比如LV的四角星钻,它的钻石切割的难度可以克服,但是它的形状的损耗率会比主流钻石形状的损耗率更高,对,所以奢侈品异形钻就是这样的一个东西,越过这一个溢价的山丘,还有新的溢价在等候。

至于定制这类异形钻,涉不涉及到商业违规行为,我个人觉得首先消费者是免责的,以及为什么大家都订LV的四角星钻,没人订Prada的三角钻导致我想买还真不好买这件事情,我建议Prada自己反省反省。

奢侈品牌异形钻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价格相对较高,因为它的环节太多了,国内目前比较常见的方式是原石和打磨要走两个环节,主石和镶嵌又要走两个环节,以及国内的一些设计师在最下游,他们还会承接定制一些比较特殊的造型款,中间商多了以后,PDD钻的情况就比较少,基本上是捡不到什么特别便宜的钻石的。

/

如果站在旁观的解离视角去观察培育钻石,从发明之初的技惊四座到现在的逐年跌价的过程,会发现培育钻很像是一集《走进科学》。

人们在自然的神迹面前顶礼膜拜,赋予各种不切实际的意义和幻梦,但当科学像是魔术揭秘一样进行了结构上的解谜,并成功制作出了人工-真-珠宝之后,人们既不得不承认它的科学真实性,但同时又因为 它的可复制性导致了稀缺性的不复存在,继而导致了神性和意义的堕落,最终反而连累的钻石本身都在变得不值钱了。

多么滑稽啊,这个世界上最荒谬的虚荣和最虚假的偏见烘托出来的,是可以用来象征爱情的永恒;而这个世界上最严谨的科学和最先进的技术制作出来的,就只能是一件不值钱的产品。

所以回到开头,培育钻是真钻石么?我的答案还是YES AND NO。

只是有人愿意对爱情说我愿意,而我愿意对科学说我愿意。

我感觉这篇可以点击一下分享一下朋友圈吧~

培育钻爱好者,都是双簧剧演员。

开头对外说假的的时候会强调是真的,对外说是真的时候会吐槽自己的那段,几乎是我每次带培育钻,都会在自己的脑海里给自己演绎左右脑吐槽互搏的,一段常见双簧剧曲目。

所以我对于天然钻是没有任何意见的,我很能审美天然钻石,我觉得它们真的很美,但是我作为一个并不富有的普通人,我确实缺乏去更深入了解它们的机会,所以培育钻算是给了我们普通人一个了解钻石的途径。

以及我也没有要对天然钻石祛魅,培育钻的制作工艺本身就是一种对于天然钻的复刻和仿生,真要谈祛魅的话培育钻也可以不用买了,坦诚的拥抱虚荣心吧,承认乌鸦就是喜欢闪亮亮的东西怎么了。

上周还有一篇金子特辑:

——这里是乌鸦本体的鸭鸭

-随手分享朋友圈,解救不红公众号-

你的分享,就是打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体坛联播|中国男篮想要小组出线,今晚必须赢波多黎各36分
家常菜|猪手的6种神仙做法!软糯入味,好吃到舔手指,学会秒变大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