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踢进世界杯 / 2025-10-02 09:19:33
袁崇焕收到战书后,迅速将宁远城所属的中左所、右屯等所有兵力集中,连同城外的西洋大炮、防御器械和百姓全部撤回城内,实行“坚壁清野”策略,将城外房屋和物资一把火焚毁,逼使后金军暴露在寒风中,陷入困境。
袁崇焕所用的西洋红衣大炮共计11门,操炮手极为专业。一部分大炮安装在特制炮车上,能灵活旋转,火力覆盖城墙外270度;另一部分布置在城墙相邻角楼之间,能射击城下敌军,防止后金军在炮火死角处凿城。袁崇焕还让军民每天往城墙外泼水,严寒使外城墙迅速结冰,大大增强防御,阻止敌军攀登。
正月二十三日,后金军发起第一次进攻,袁崇焕命令将红衣大炮对准努尔哈赤北方大营连番轰击,后金军死伤惨重,努尔哈赤不得不命令大营向西转移。
次日清晨,努尔哈赤指挥攻打东门,后金军主要利用楯车和钩梯进行攻城,楯车用于掩护挖掘城墙根基,钩梯则用于攀爬城墙。骑兵蜂拥而上,万箭齐发,城墙上箭如刺猬密布。袁崇焕继续用红衣大炮猛烈炮击,还用火器烧毁靠近城下的后金攻城器械和战车,派遣敢死队从城上悬索下到敌阵,用棉花火药烧毁战车,令后金军阵亡无数,士气受挫。
正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怒不可遏,下令佟养性率军攻打西门,但被明军炮火击退,后金军大量伤亡,士气低落。努尔哈赤最终不得不下令撤退。
次日,努尔哈赤再次发起进攻,依然遭到惨烈炮火阻击,伤亡惨重,不得不退兵。后金军擅长平原野战和骑射,在西洋大炮面前优势全无。努尔哈赤未能及时适应明军新式武器和战术,继续用旧战法,结果兵败城下,损失惨重。
尽管如此,努尔哈赤并未气馁,转攻明军后勤基地觉华岛,一战攻克,屠杀岛上1.4万军民,重创明朝后勤补给。
四月,他亲自率军征讨蒙古喀尔喀,烧杀抢掠,凯旋而归。五月,明将毛文龙进攻鞍山,努尔哈赤回师盛京。五月二十一日,他亲迎科尔沁部奥巴贝勒前来沈阳。《清史》记载,三月庚午日,迁都沈阳,至此定都盛京,并派喀尔达等征讨瓦尔喀,俘降三百人。
这就是努尔哈赤攻打宁远及临终前的全部经过。至于他的死因,有一种说法是他在宁远战场受重伤而亡,但无论清史还是明史均无记载他受伤。
毛文龙曾在奏折中提到:“回乡张有库等口称:新年老汗(努尔哈赤)于二十四日在宁远等处攻城,不料著伤……”但这只是传闻,且仅是明方小道消息,没有实证。
李氏朝鲜的官员韩瑗曾随使臣入明,他被袁崇焕邀请进入宁远城参观战斗,亲眼目睹战事,回国后写道努尔哈赤“先已重伤”,但未详述受伤原因。他说:“奴儿哈赤先已重伤,及是俱礼物及名马回谢,请借再战之期,因懑恚而毙云。”这暗示努尔哈赤或是因心情郁结而亡。
韩瑗的目击记载被收入《春坡堂日月录》,描述他如何被炮声震撼,亲眼见袁崇焕镇定指挥。然而,努尔哈赤在整个攻城期间持续指挥多次攻势,精神状态坚强,无明显受伤迹象。主帅若重伤,必定影响军心,军队不可能持续有序作战。且后续他指挥攻打觉华岛并获胜,更显他并未受重伤。
再者,若努尔哈赤“先已重伤”,袁崇焕必定知晓,且明朝会大力表彰此战功,但史料无此记载,显不合逻辑。所有正史对宁远战死伤均未提及努尔哈赤的名字,仅有记载“毙一裨王”等,根本未涉及他本人。
四月他率军征蒙古,五月迎接鄂巴洪台吉,身为国汗的努尔哈赤活动频繁,根本不像受伤者,且无任何疗伤记录。
他的儿孙众多,多随他征战,均未有伤亡记载,他本人身经百战,机敏狡猾,绝不会轻易让自己处于危境。明将熊廷弼评价他“能强能弱,诡谲难驭”,袁崇焕亦称其“屡战屡胜,熟于用兵”,说明其极具战场经验。
后金史料记载:“努尔哈赤自25岁起兵,43年中战无不捷,攻无不克,唯宁远一城不下,心有不悦而归。”可见他非因伤死。
《清史稿》记载,1626年七月“上不豫”,八月七日“上大渐”,乘舟回沈阳,八月十一日在瑗鸡堡病逝。
《满文老档》记录他七月二十三日赴清河汤泉洗浴治疗,八月初一日行祭祀,八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托福官方真题哪里可以找到正确答案赵匡胤为何定国号为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