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踢进世界杯 / 2025-10-13 07:03:03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台湾地区的蒋介石当局占据。尽管中国为重返联合国做出了许多的努力,但是,
真正让中国获得重返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还是欧洲国家阿尔巴尼亚和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
在1971年提出的“两阿提案”,又被称为“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
在
联合国的“第2758号决议”案表决中,非洲一共有26个国家,向中国投下了关键的支持票,是推动中国重返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要力量
。正是因为非洲国家对中国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历史伟人才会说出前文中那句著名的感慨。
然而,非洲国家之所以在帮助中国重返联合国合法席位这件事上不遗余力,是
因为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同样义无反顾地对非洲国家伸出过援助之手
。
历史上的非洲,曾和近代中国一样,饱受西方列强的殖民和凌辱。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旧殖民体系的瓦解,非洲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纷纷宣告独立。仅1960年这一年,
一共就有先后多达17个非洲国家宣告独立,因此1960年这一年在历史上也被称之为“非洲独立年”。
然而,刚刚获得独立不久的非洲国家,同样面临着不容乐观的困境。非洲中的不少国家,在宣告独立后,原来在此殖民的宗主国纷纷撤资撤侨,
这让许多百废待兴的新独立非洲国家,在国家的经济建设问题上迎来了不小的挑战。
正当许多非洲国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中国向非洲国家伸出了援助之手,给予非洲国家迫切需要的人员、技术和资金,解决了非洲国家的燃眉之急。就拿东非国家坦桑尼亚来说,虽然这个国家内陆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却一直苦于没有发达的铁路网。
1965年,中国派遣专家代表团,来到坦桑尼亚,承包了耗资高达7.14亿人民币的坦赞工程,为坦桑尼亚的经济建设带来了曙光。
时至今日,仍然在运行的坦赞铁路已经成为了中非友谊的见证,更是中国对外工程建设的一张“名信片”。
中国看似对非洲的“无偿援助”,为中国实际上带来了许多无形的财富。20世纪60年代,正是中苏两国交恶,同时中国又面临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孤立的困难时期。
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既打开了中国当时的外交局面,同时也为中国争取到了全新的贸易伙伴
,为中国今日能够成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国,奠定了不可忽视的基础。
即便是在今天,中国的外交环境已经不同于20世纪60年代的冷战时期,但是,中国和非洲的友谊仍将延续。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和建设工作,对今天中国的繁荣和发展,有着多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
在经济方面,中国与非洲之间开展的合作,是中国实现去除过剩库存,保障资源供应的重要途径。
今天的中国,在钢铁、电力等工业产能方面,已经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仅2021年一年,中国的粗钢产量就达到10.35亿吨,而同时期的美国粗钢产量仅有720万吨。
但是,对于中国国内市场而言,过剩的产能可能导致产品市场价格的下滑,
从
而不利于重工业的盈利。
寻求海外市场,解决部分工业产能过剩现象,就成为了当前中国面临迫在眉睫的问题。
对于诸多非洲国家来说,中国目前在钢铁、电力上存在过剩现象的产能,恰恰可能是自身迫切需要的市场产品和服务。一方面,大部分非洲国家目前正在致力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基础设施的兴建正离不开钢铁和电力等基础工业产品;另一方面,
技术尚不发达的大部分非洲国家,缺乏独自发展钢铁、电力部门的能力,这就让中国本国内过剩的产能,对于他们而言反而显得十分重要。
与此同时,非洲国家也拥有中国目前开展工业建设的矿产资源。对于大部分非洲国家来说,他们自身不仅缺乏发展基础设施和第二产业的技术和人员,而且也缺乏工业化的资金支持。但是
,非洲国家的矿产资源却非常丰富,就拿前文中我们提到的坦桑尼亚来说,目前仅官方公布的天然气储备资源,就高达57万亿立方英尺。
而能源资源,对于工业产能位居世界前列的中国来说,恰恰是迫切需要的市场稀缺品。
因此,以“资源换工业建设”,成为了中非双方之间最基础的经济合作模式,在这样的经济合作模式中,
非洲取得了迈向现代化的发展机遇,而中国确保了自身的能源安全,双方达成了彼此间的互利共赢。
在外交方面,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建工作,是中国在未来国际博弈中“破局”的关键。
随着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的抬头,
中国在未来同样面临着遭到西方孤立的可能,而非洲就是中国在全新时期“破局”的一把钥匙
。我们可以看到
,
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等诸多国际合作倡议中,非洲的大部分国家都是中国外交立场坚定的支持者。
这是因为,历史上的非洲国家有着和近代中国相似的命运,深知西方殖民主义为本国带来的痛苦,这让今天的非洲国家比其他国家更明白今日中国所可能面临的外交困境。
在中国和非洲国家多年的合作过程中,非洲国家也逐渐明白:只有中国,才是无偿帮助非洲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伙伴。
支持中国,就是支持他们自己,也是支持广大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独立事业。
在文化方面,中国能够以与非洲合作为样本,通过促成非洲现代化建设的成功案例
,向世界彰显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合理之处,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上一份“中国智慧”。
与西方国家对非洲历史上的殖民和掠夺不同的是,中国一向推崇“以和为贵”,在援建非洲的过程中,中国明确提出了“五不”原则:
不影响非洲选择最适合自身国情的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将自身的国家意志强加于人;在援助非洲的过程中,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不以商业投资谋求政治私利。
中国的“五不”原则,彰显出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对待非洲态度上鲜明的不同,让非洲国家对中国充满了信任,也让他们更加认同中国模式的现代化道路。东非国家肯尼亚的官方报纸《民族日报》称赞中国多年来援建非洲的贡献:
“对于非洲国家来说,中国一直是一个信得过的坚定贸易伙伴,他让非洲摆脱了几个世纪以来因西方掠夺而陷入的贫困陷阱。”
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态度和方针,也逐渐影响到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看法。
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欧洲国家希腊深陷债务危机,中国以过去援助非洲的经济模式为样本,协助希腊度过难关。在希腊经济恢复后,希腊前财政部长亚尼斯·瓦鲁法基斯这样称赞中国: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这样,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去援助其他国家,中国对非洲国家和希腊的建设,要比100年前西方国家对两国的破坏还要多。”
可以预见的是,
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将依然长期保持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建设,中非两国之间的合作领域只会有增无减,
并且开辟出更多富有前景的新型合作发展模式。
在能源方面,随着东非坦桑尼亚等国家在近年发现大批新的油气田,中国将继续深化与非洲国家之间在这一领域的合作。
在确保中东地区能够为中国提供稳定油气资源的同时,中国将在非洲地区开辟出第二条稳定的供应线
,确保中国从始至终在能源安全问题上立于不败之地。
在金融方面,由于非洲国家一直是中国的重点工业援建对象和无偿贷款、低息贷款的主要接受国,非洲国家在未来可能更倾向于中非之间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方式,
这意味着非洲国家可能成为中国未来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前哨站,为中国在中东、东南亚地区推动人民币结算国际化提供更加丰富的借鉴经验。
在外交方面,中国近年来在非洲援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世人有目共睹,非洲无疑是中非合作之间的主要获益方。在非洲国家的坚定支持下,中国将取得在联合国“南南问题”上更大的话语权
。在构建未来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非洲将成为支持中国的一支重要力量。
与一些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从始至终笃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与非洲各国之间友好往来,互利共赢。中非之间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在中非合作的过程中,非洲能够更加稳健大步地迈向现代化,
而中国也能够从东亚地区真正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成为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
和平与发展,是中非两国人民共同的夙愿。未来的日子里,中非两国人民将继续携起手来,团结一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奔赴更加美好的明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创新“活水”为沃土“槿”上添花寻觅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