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主题曲歌词 / 2025-08-25 01:44:33
主条目:第二次国共内战
用小推车支援共产党后勤的农民
1947年3月10日,中共首都留守处人员从南京返回延安3天后,国军胡宗南兵团从洛川沿成榆公路向延安进攻
中华民国政府撤退至台湾路线
1945年8月起开始的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国国民党称为“动员戡乱”或“抗共卫国戡乱战争”,中国共产党则称为“解放战争”,也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抗战后局势(1945年-1946年)
编辑
抗日战争结束后,因为国军与共产党部队冲突加剧[26],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飞赴重庆与国民政府谈判。谈判内容主要是投降日军接收,共产党部队与国军的合并,共产党战后的参政议政等问题。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决定在年底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国共双方在重庆展开谈判并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然而谈判很快破裂,内战全面爆发。
1946年1月,国共两党与民盟、中国青年党、中国民主社会党等代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和平建国纲领等五个决议案,一致同意在和平建国纲领下,共同实现民主宪政[27][28]。但实际上双方冲突未有结束。2月底,虽受反苏运动等因素影响,国共双方仍达成整军方案,统一将国共军队整编为中国国防军。协定划定全国驻军服务区,各军队集结在此统一整编;整编以12个月为一期,分期缩编部队,直到完成全国60个师的目标。3月底,国共达成迄今最后一个正式协议——东北停战协定,但对东北内战无实际约束。
美国国务卿指出,苏联在华北驻军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对日军的缴械和遣返。在中国军队能独立担负责任后,苏联驻军将立即撤回[29]。
由于对日作战,苏联控制了中国满洲(中国东北)及蒙疆(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欲接管东北,以便继续与中国国民党斗争[30]。而斯大林则为了避免和美国支持的国民政府冲突进一步加剧,拒绝了毛泽东的要求,决定推行“联合政府”政策,并一度向国民政府提出协议,支持国民政府接管东北,以换取苏联在东北的经济利益,并要求美国势力不得进入东北[30]。由于国民政府拒绝苏联方面的要求,苏军于1946年在撤离东北回国之前,为中共抢占东北的真空地带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30][31]。例如,苏联红军将部分缴获自日本关东军的武器移交给林彪的东北野战军。[32]
国军全面进攻(1946年-1947年9月)
编辑
战争初期国军一度取得优势,占领中国共产党所控制的张家口和延安等战略要地。
1946年3月至1947年3月,国共双方边打边谈,在东北、中原、华北等处展开争夺。1946年一月停战令之后,军事冲突暂息数月;同年3月,苏联自东北撤军,中国共产党随即迅速占领重要据点并阻止国军北上,导致4月时东北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6月26日,山东和中原地区再度爆发冲突,中国共产党将此视为全面内战起始点。同年11月15日,在共产党与民盟的抵制下,国民党与青年党、民社党等召开制宪国民大会,并于该年12月25日通过《中华民国宪法》。与此同时,国民党调集三路兵力,集结在陕甘宁边区和延安周围。国民党为迎接制宪国大,下达了第四次停战令,但对军队无实际约束力。11月19日,周恩来所率的中共代表团结束了与国民党进行了一年多的和平谈判,返回延安。
1947年1月初,国民党应美国特使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要求,先后三次呼吁中共举行圆桌会谈,解决两党争端。中共认为国民党没有诚意,中共南京代表陆定一回应,“废除伪宪法(指中华民国宪法)和恢复1946年1月31日军事位置,是恢复和谈的最低限度”[33]。国共谈判破裂。1月29日,美国政府决定终止对军事调处执行总部的关系,放弃国共调处工作,退出三人会议,迅速撤退了美方派驻军调部的人员。次日,中华民国政府宣布解散三人小组及北平军调部。2月3日,美国驻延安联络团人员撤离。6日,北平军调处执行部美军人员撤退。2月底,国民党下令在南京、上海、重庆之中共留守处代表于3月5日前撤离首都卫戍司令部、淞沪警备司令部、重庆警备司令部,分别致电函京沪渝中共代表,所有中共人员限期全部撤退[34],并关停重庆《新华日报》社。3月7日,董必武率中共代表团返回延安。
1947年3月15日,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南京开幕[35]:8312。蒋介石主持,出席中央委员146人,候补中央委员46人,列席各地党部及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长68人;蒋致开幕词,称“中共全面叛乱......政治解决的途径已经绝望......政府为捍卫国家统一,保障人民安全,当然不能坐视变乱而不加制止......我敢断定,决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我们建国工作的完成。”[35]:8312同时声称“实行民主,结束训政,改组政府”[35]:8312。3月17日,参谋总长陈诚向三中全会报告军事,历述一年来建军、复员、整军工作之情形及对中共之军事情况,称:“剿匪绝对自信,绝对有把握”,“剿匪应以军事为中心”,“如果真正作战,只需三个月即可击破共军主力……政府用兵之目的在于平定叛乱,非至共军全部解除武装不止。”[35]:83143月24日,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闭幕,并发表宣言,宣称中国国民党之任务为:完成宪政准备,确立建国规模;消除统一障碍,巩固国家基础[35]:8320。至此,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彻底破裂。
1947年3月至9月,中共军队处于守势,宁可丧失关内所有根据地,也要死守东北;国军则向中共控制区进攻。由于采取运动战打击国军,国军屡受打击,还要分兵把守占领城市,机动兵力日益不足。然而到1947年初,在土地改革等政策下,中国共产党逐渐开始以局部反攻以对抗国军的重点进攻。至1947年中,中国共产党取得战争主动权,战局逆转。
1947年,中共军队抛弃国军番号,陆续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简称“解放军”,国民党方面则称为“共军”。
战局逆转(1947年9月-1950年8月)
编辑
参见:三大战役和中华民国政府迁台
1947年9月至1948年9月,解放军开始展开主动攻势,在东北将国军压缩至几个孤立城市,在中原地区则拥有优势地位,对首都南京所在的华中地区形成压迫,国共双方的武力优势逐渐反转。1948年秋季,解放军在东北、华东、华北三个方向发动战略决战,即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三大战役,并取得全部三场战役的胜利。解放军在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击败国军主力,随后发动渡江战役,最终控制整个中国大陆。在三大战役中,国军总兵力损失150万人以上,精锐兵团几乎全军覆没,除西北外,长江以北的地区几由解放军所控制。与此同时,共产党开始在北方动员十数万名干部南下,以此作为接管南方政权的主要力量。尽管战局对共产党有利,但是农村的南下干部动员却一度十分被动,甚至发生了干部逃亡的现象,反而是城市的失业知识青年更积极地响应共产党的南下动员[36]。
苏多柏拉托夫在其1994年出版的个人回忆录《特殊使命(英语:Special Tasks)》一书中说,苏联在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这些战略进攻行动期间特意引发“第一次柏林危机”,是斯大林和毛泽东共同协商而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计划,他们想以此转移美国对中国国共内战的战略注意力,将美国的援助重心牵制在欧洲,减少美国对反共的蒋介石领导下的国军的援助力度[37]。
另一方面,国民政府在1947年国民大会代表选举与1948年立法委员选举后行宪,由国民大会选出蒋中正、李宗仁为首任总统、副总统,将国民政府改组为一府五院的中华民国政府,并在该年9月实施金圆券等经济改革措施,以企图挽救民心。但金圆券在同年底即告失败,造成国民政府统治区内急速地通货膨胀,使经济情势更加混乱。
1949年1月21日,面对军事与经济上的失利,蒋中正下野,副总统李宗仁出任代总统。李宗仁接任后有意停战。4月,国共双方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但中华民国政府无法接受共产党所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谈判遂于4月20日宣告破裂,解放军随即发动渡江战役,攻下南京、上海等中部大城,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拿下华中与华南大部分地区,国军则不断向东南沿海与西南撤退。9月26日,新疆省国军驻军倒戈。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北京进行,中国国民党与中华民国政府则迁往台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平(后复名北京)成立;中华民国政府则相继撤退至广州、重庆、成都等城市,最终于该年12月7日撤退至台湾。
西藏地方当时处于半独立状态,并未受中华民国政府指挥。1950年4月西昌战役,解放军攻下西康省的西昌县,10月发动昌都战役,此后解放军进入西藏。1950年8月,解放军夺取万山群岛。
海峡对峙(1950年-1979年)
编辑
参见:朝鲜战争、两岸问题、中美关系和台海现状
蒋中正 毛泽东
金门县大胆岛上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标语,1986年8月金防部司令赵万富上将令烈屿师长龚力少将兴建,翌年二人同因三七事件去职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告台湾同胞书
1949年3月15日,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1950年元旦,《人民日报》的社论把“解放台湾”的任务放在当年的“四大任务之首”。[38]随后1950年后几个月,解放军一方面逐一攻下沿海岛屿,一方面在福建集中兵力,为渡海攻台做准备。美国则坐视内战结束,台海战事一触即发。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台湾海峡中立化”,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解放军渡海攻台难度倍增。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抗美援朝”之后,原本预备攻台的部队调往朝鲜半岛作战,因此在东南沿海作战暂缓。朝鲜战争期间,中华民国政府在联军统帅麦克阿瑟支持下积极备战,试图全面反攻大陆,多次尝试突击东南沿海岛屿,连连爆发如南日岛战役、东山岛战役等战斗,但历年战事皆以撤退和失败告终。此后青海、甘肃、中缅边境地区仍有零星战斗[注 5]。1953年朝鲜战争正式停火。
1954年12月,美国与中华民国政府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美国总统艾森豪宣布“台湾海峡中立化”解除,保证对台湾军事援助不再断绝。1955年1月,解放军攻占一江山岛。失去一江山岛的屏障,中华民国国军在战略考量下,决定不再分散兵力驻守浙江沿海岛屿,转而加强金门与马祖之防备,遂于2月在美军协助下主动撤离大陈岛全数军民。解放军取得大陈岛后,中华民国政府的有效统治范围退缩至台澎金马并延续至今。
1958年8月23日,解放军对驻守金门之国军发动榴弹炮袭击,是为八二三炮战。在四十四天内,中共解放军向金门射击炮弹几近五十万发。金门防卫司令部副司令官吉星文、赵家骧、章杰等中弹阵亡。9月2日,中华民国海军沱江号在金门料罗湾附近外海遭到解放军鱼雷艇包围与猛烈的攻击,几乎沉没。9月11日,驻守金门之国军炮击厦门火车站。9月22日,美国八吋大口径巨炮由中华民国海军运抵金门。海军与空军皆有交手。双方皆称胜利。其后十年,除1965年间偶发的东引海战、东山海战和乌坵海战之外,两岸海空军不断有零星交手,双方各有战损,但大体而言,双方控制领域并无太大变化。
另一方面,由于中华民国代表中国作为二战战胜国接受了日本赔偿舰艇(如丹阳号),以及接受美国援助,此时的中华民国的海空军实力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针对大陆民船的关闭政策得以长期执行。双方同时长期在中国大陆沿海爆发冲突,互有胜负。中华民国政府方面允许海军、空军搜捕、击毁大陆籍船只,直到1992年才废除对大陆方面的闭关政策。
停火状态(1979年至今)
编辑
更多信息:六二七事件和小金门高炮误击厦门事件
厦门思明区的“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宣传标语。 金门大胆岛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心战墙。
197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从1958年开始对大金门、小金门、大胆、二胆等岛屿炮击,国共内战军事冲突告一段落。
1984年,驻扎在金门的中华民国国军因追击海上逃兵庄辉亮,金东师先使用轻兵器后改以105毫米榴弹炮射击,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控制的草屿,0.19平方公里的孤岛上落弹150余发,造成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名战士身负重伤,但中国大陆对此事表示沉默,既未还击,也未抗议。1987年3月7日,烈屿师发生“东岗惨案”,6月破案法办后,蒋经国总统于7月宣布台湾地区解严。
1991年4月22日,中华民国国民大会通过废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同年4月30日李登辉总统以总统令公布。5月1日起动员戡乱时期正式结束,中华民国政府不再视中共为叛乱团体,承认中共政权统治中国大陆的事实[39],并宣布结束两岸敌对状态[40][41]。
1994年11月14日上午,小金门国军驻军进行火炮试射,因射程计算出错,误击厦门市郊黄厝村塔头社,造成4名大陆民工受伤,其中重伤两人[42]。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对此事件表示严重关注,认为这是一起破坏海峡两岸和平气氛的恶性事件,并强烈谴责台湾当局的罪恶行径,坚决要求台湾当局迅速查明情况,公布事实真相,并严惩肇事者,但后无下文[43]。
1996年中华民国第一次总统直接民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以东南海域为目标,实施弹道导弹试射,中华民国国军均进入高度备战状态。[44]然而随着两岸情势变化及双方领导人的更替,军事紧张局面亦时有发生。这次危机由美国第七舰队以“经过”之名进入台湾海峡而缓和,但解放军军机“不出海”之默契从此被打破,解放军军机活动范围延伸至台湾海峡中线,压缩了中华民国空军预警时间。
2007年中共十七大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再度提出“两岸签署和平协议”主张,当时执政的民主进步党不予理睬。但在二次政党轮替后,国民党籍的总统马英九称“不排除”与中国大陆签署和平协议,不过并没有时间表[45]。2011年10月又再度提出[46],之后又表示会先经过公民投票同意再签署[47]。但此说仍引发台湾以民进党为首的泛绿阵营的批评,认为是片面为统一而铺路的投降式协议,涉及改变现状,但台湾人民并未赋予他这项权力,且缺乏第三者的监督与保证,美国等盟邦亦质疑中共并不可靠,最后无疾而终。[48][49][50][51][52]2014年春爆发太阳花学运,两岸后续谈判受阻。2015年在新加坡举办两岸领导人会面,但双方未发表共同声明或签署协议,和平协议仍仅止于讨论层面[53][54][55][56]。
2022年8月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访问台湾造成两岸关系再度恶化,解放军首度出现于台湾本岛东岸附近操训[57][58],军舰、军机均跨越海峡中线[59][60]。
正在阅读:腾讯QQ匿名聊天如何更换名字?匿名聊天更换名字的方法腾讯QQ匿名聊天如何更换名字?匿名聊天更换名字的方法防骚扰神器:一个操作将你的手机设置为“暂时无法接通”!